雅昌艺术网 |艺术家网首页 | 论坛 | 博客 | 艺搜
 
 李英杰
 http://liyingjie.artron.net/
 
  搜索:
 
《大象无形》
 
作者:李英杰  发布时间: 2015-05-15 10:37:39
 
 

  河南温县,是夏禹既定王位继承人覃伯益的故里,商代十四王祖乙建都中兴之地,东汉晚期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司马懿世居之地,也是北宋山水画大家郭熙家乡,更是风靡全球的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。


  2009年,我有幸来到温县工作。作为一名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,应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历史中汲取丰富营养,抓住中国摄影的本土文化特征和东方文化特色,传播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的文化。太极拳是传统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,工作之余,用镜头记录影像,弘扬太极拳文化是我应尽的责任。


  温县,北倚太行,南濒黄河,地处河洛文化的核心区。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在这里依据河图、洛书,创造出《易》经,产生了太极文化。


  太极图是太极文化的标志符号,它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,俗称阴阳鱼太极图。黑白二色,代表阴阳两方,天地两部。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阴阳轮转、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,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,相对统一的形式美,以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的“美”的结构。


  古代先贤对人与自然认知:天地之道,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。人生之理,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。正是由于古代先贤的“天人合一”、“天人一体”理论,所以把太极阴阳学说运用到人的身上。明末清初,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将太极学说与传统武术相结合,汲取中医、导引、吐纳等养生理法,创编了太极拳。


  太极拳以天人合一、万物皆化的中国传统哲学太极学说为知识体系,通过人的意念修炼、呼吸调整,并配合肢体运动的武术实践方式实现养生健身,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的自我平衡,是自然和历史互动过程中被不断再创造的文化表现形式。


  太极拳,起初以形引气,渐至势气共运,最后以气催形。太极拳练达上层境界,是抽象的:它利用元气,通过运动,推动全身经络、血液和水分在人体内运转。


 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说:“无极而太极。太极,动而生阳,动极而静,静而生阴,静极复动。一动一静,互为其根。”天地始于无极,无形渐至有形;万物生化,有形最终又至无形。此乃万物通理。


  摄影艺术始出有形记录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自然人文的探索,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思想,有望实现一种无形、自然的表现,达到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谓“大象无形”的意蕴。


  由此我想到了中国书法和水墨画的创作。中国书画重气韵,以气写形,以线造形。艺术家把长短、粗细、曲直、刚柔等有形的线巧妙组合,造成多种不同的旋律;而构图章法中黑白、虚实、笔墨浓淡等无形的线是一种带气的势,统揽全局,表达思想。中国书法和水墨画仅有水与墨,黑色与白色。太极拳摄影和中国书画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处,实为以太极之理拍太极之物。


  经与太极拳名家反复沟通,对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体会、浸悟,我尝试着将摄影艺术的静与动、黑与白、虚与实融入到对太极拳名家特有之“气”的拍摄中。通过多次实践,终于将太极拳运动中的掤、捋、挤、按、采、挒、肘、靠等动作予以有形和无形的记录,将太极拳内在的阴阳转换和“气”用摄影艺术呈现。


  在出版《太极》的基础上,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和实践,《太极Ⅱ》终于问世了。希望这部摄影作品能够为太极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,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。望着经过不断尝试和探索后形成的作品,不由得再次想起“大象无形。”诚奉《太极Ⅱ》,聆听予诸摄影大家评说。


  在《太极Ⅱ》创作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,得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陈小旺、王西安、陈正雷、朱天才等的积极配合,在此一并致谢!


  2014年5月1日

 
(新闻来源:艺术家提供)